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陕西省水利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高质量发展、促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依法纪规范,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保障,以办成陕西水利事情的行动成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325亿元,增长8%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及生态修复面积3000平方公里,修复整治涝池、塘堰1500座,新建加固淤地坝300座,解决和改善26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小水电装机2.5万千瓦。
重点抓好“八项水务”工作:
1、以河湖工程、基础设施、联合调度为重点防御水灾害。运用“旱时资舟,涝时资车”逆周期思维落实河湖工程、基础设施、联合调度“新三件”,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加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一是靠实河湖工程运行责任。二是加强监测预警。三是增强基础设施防御能力。四是实施水库联合调度。
2、以层面、地方骨干、提质达效为主体干好水工程。各流域、各区域的涉水项目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一是层面工程建设提速。完成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主洞掘进2.4公里,完成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浇筑,黄金峡水利枢纽主体加快填筑,尽快使引汉济渭二期可研获发改委批复,输配水纳入整体同步实施。协调东庄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获水利部批复,完成2号路、施工供电和通讯工程,开展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合黄委会做好古贤水利枢纽可研报批等相关工作。二是地方骨干工程加快推进。积极实施延安引黄、西安斗门水库、咸阳亭口水库、汉阴洞河水库、南郑云河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规划、引嘉入汉、榆林东线引黄、汉中焦岩水库、银洞峡和通关河生态水库等前期工作。三是工程项目提质达效。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压实项目法人、参建各方和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强化前期论证、设计变更、“四制”执行、质量管理、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等工作,加大安全生产和项目稽察力度,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实施投资绩效管理,开展综合指标评估,实施挖潜改造,加快工程扫尾,及时发挥效益。
3、以城乡供水、灌区节水、运行管护为关键完善水设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三农”摆在优先位置推进水设施建设管理。一是城乡供水作为首善之基。落实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县城供水设施更新改造步伐,重点推进县城应急水源、备用水源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坚决打赢打好、坚持先行保障,抓好水利扶贫六大行动包括省内“两联一包”、对外扶贫协作,落实水厂自检、水利行业巡检、卫健疾控抽检的水质安全保障机制,规范使用净化消毒设施,有重点改水、推进饮水型地方病防治。二是灌区节水作为节水行动优先之地。积极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前期工作,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实施“十三五”宝鸡峡等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东雷抽黄等8个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做深做细扩灌工程、中型泵站、中型灌区改造。坚持以水定产,实行定额管理,大型灌区都要建设农业节水示范区,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三是运行管护作为水利行业当务之急。建立稳定的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良性循环。加强已成工程设施的管护,加大工程设备巡查,创新管护模式,推进管养分离,明确管护主体责任,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和制定科学技术措施,走专业化管护路子,确保工程设施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4、以优化配置、制度落实、严格考核为抓手管控水资源。把控水量、保护水质、提升水效。一是江河湖库水系联通联控联调优化配置。推进调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留住雨洪水、调剂生态水、用足再生水,在主要流域系统治理,实施渭河汉江两大水库群、十座大型库错峰调蓄,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市县层面跨区域实现空间均衡,推进渭河河道渠道东流延伸、石头河城乡供水北上延伸、黄河右岸用水西进延伸,把自然河道和人工渠道结合利用、刚柔相济、内外联通、市场配置。二是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强化“三条红线”管控,严守水资源拥有量、可用量管理制度,严把年度控制量、用水量行动关口。制定节水行动省级实施方案,建立节水评价的工作措施、标准体系、监控能力、责任考核机制。实施高校合同节水,建设节水校园。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抓手,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带动全社会节水。开展取水许可权属划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地下水管理基础工作,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三是严格考核。把水资源考核作为制度,做好迎接国考准备,组织对各设区市政府考核,完成好水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助力碧水保卫战。干好考好、真考实考,把严格考核与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挂钩,对考核情况差的进行通报批评、个别约谈。
5、以秦岭山水、主要流域、留水载体为依托修复水生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落实在以秦岭南北为主、主要江河为例、人居环境为重上。一是加强秦岭山水保护。二是推进主要流域治理。渭河生态区建设要以滩面整治、岸线管控、生态修复为重点,推进支流入渭口整治。以渭河生态集团实施采砂管理经营模式为主,建设工厂化、封闭式、生态型沙厂,规划规范采砂管理。在灾害频发区、人口聚集区、产业集中区划定水域岸线、留足生态空间。结合全国河湖“清四乱”深化“倒垃圾、排污水、采砂石、设障碍”专项整治和“源头保护、河流自然、蓄留户外”专项行动,治理改善河湖面貌。三是注重留水载体修复。围绕区域流域重点河湖生态修复,推进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修复,实施群众身边的留水设施以及关中涝池、陕南塘堰、陕北淤地坝水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水生态环境修复体系。建设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开展以奖代补试点,落实项目公示制度,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拓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功能,推进城市水土保持试点。
6、以河长湖长、改革试点、量化赋权为契机深化水改革。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制度优势,推进水利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二是推动试点改革。三是扩展农村饮水“量化赋权”改革。四是强化机构改革。
7、以高水平开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突破创新水科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平台要出人才,宏大水利事业发展人才要出成果。一是扩大高水平开放。二是聚焦科研攻关。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四是建设水利宣传信息网络。
8、以自身硬、再深化、依法纪为标志强化水管理。工程补短板高质量发展的工程建设抓扎实、前期工作做系统已经由实践特色上升为主题实践,行业强监管依法纪规范尤其是把法律、纪律、自律、他律必须作为问题导向强化成总体要求。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开展深化专题行动。三是依法纪规范监管。四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