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看到新闻播报那里的自来水有异味;那里的自来水受污染了;这里的自来水浑浊不堪,发散出异味。 二次供水被污染就发生在身边,甚至有人可能会自己碰到过。尽管新闻媒体在曝光这些污染企业,在痛斥污染企业,然而污染现象依然在发生。 问题根源在于总是解决当下发现的污染情况,很少会花费代价去主动防治污染,所以不久之后水污染事件继续爆发出来。二次供水的污染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好的办法永久解决掉?
想一想我们近几年的水污染导致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层见叠出,自来水使用的水管以前都为镀锌的铁管,实用寿命一般在15~20年左右,而新管道一般3~5年就会出现生锈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PPR管,被央视追踪曝光是黑心管,曝光的材料全部都是回收料,出货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有专家发言,再不管管,水管行业将会变成高危害行业。
除了使用劣质材料造成二次供水污染,还有施工及结构不合理水池、水箱设计不合理造成水质的污染、管理不善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施工及结构不合理
在二次供水施工中,水池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因地形条件改变设计,水流便会在水池中形成短路变成死水,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现在多数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粗糙,池面滋生微生物,造成水质污染。水箱的内壁涂料不一,有聚胺涂料、环氧树脂涂料、防锈漆等,有的附着力差、有的溶出污染物,从而造成水质污染。
水池、水箱设计不合理造成水质的污染
水箱的容积对水质的影响很大,自来水在水箱中贮存24h后,余氯为零。特别是在夏天,水温较高,水中余氯迅速减少,24h后即为零,不宜直接饮用。当水温低于10度时,滞留时间超过48h;当水温在15度时,滞留时间超过36h;当水温大于20度时,滞留时间超过24h;细菌、大肠杆菌群指标明显增加。水池的构造形式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水的流动,对贮存水质的影响也很大,使水变为老化水,致使水质恶化。
管理不善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有的将水池的通气管封死,或者部分封死,导致水池中通气不畅致使水质恶化;有的将通气管的防虫网罩损坏,使外界杂物、飞虫等进入水池使水质污染。
知道了供水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的原因,就可以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借鉴其它地区先进技术经验,进行水处理,改善水质。当然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在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控、管网改造、系统控制、环境监管、法律完善、第三方检测等方面大力发展,让市民喝上放心的自来水。